top of page

「業」是一個錯綜複雜並且容易令人誤解的議題。

 

  仁波切簡要談論在古印度「業」的源起,早期佛教中佛陀的業力觀點,瑜伽行派、空性與二諦對業力理論的貢獻,中陰教法:死亡時刻解脫的可能性,如果不是因為業,解脫是無法獲得,讓我們了解業力理論可以是積極的,不應該被看作是負擔,它可以是一種解脫的概念。

 

  查列嘉貢仁波切如是教授:

 

  業的本身沒有不變的本性,它是一種現象,不是實相。

  證悟的達成必須經由此時此地應對當前的境況,而不是沉溺於揣測證悟可能是甚麼。

  我們不應該滿足於僅是思惟無常與死亡;必須要有來自於禪修的真實體驗。

  開悟需要兩件事:情緒煩惱的減少以及心靈的清明。這是經由禪修,以及經由正念與正知的培養而達成。

 

本書特色

 

  身心靈讀者、生死學教育、一般學佛者、密宗白教道場、禪定止觀的修行人。

 

  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為本書作序,強調我們的地球本身正面臨來自人類手中可能帶來的毀滅,了解業力因果關係是非常重要的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為,不僅影響自己,還會影響到其他人,包括整個世界,甚至整個宇宙。

 

業的力量:與死亡的恐懼共處

NT$300 Regular Price
NT$255Sale Price
Quantity
  • 查列嘉貢(怙主)仁波切(1955- 2012)出生於藏東部,他從西藏佛教四大傳承許多偉大上師處接西受完整的佛學教育。

     

     仁波切創立了噶舉E-Vam佛教學苑,總部位在澳洲墨爾本,在紐約市也有一個主要的共修中心。仁波切以博學多聞,熟稔西方心理學、文化與比較宗教學而著稱。

     

      他經常在美、加、澳洲、紐西蘭與東南亞的大學與佛教中心講授佛法。仁波切的著作包括《佛教的本質》、《自在的心》、《修心》與《業的力量》等書。

​德祺書坊

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六十一號六樓

(02) 2375-2611

©2024 徳祺書坊

bottom of page